太特大学矿业工程系突破绿色采矿技术 国际学生中心服务跨域科研社群

刘老师 阅读:1 2025-09-21 12:54:24 评论:0

  莫桑比克太特大学的矿业实验室里,科研人员正调试 “低排放选矿设备”,数据显示矿石回收率提升至 92%,粉尘排放减少 60%;国际学生中心的研讨室内,来自刚果(金)、赞比亚的留学生与本土团队围坐分析矿场监测数据,黑板上贴满 “生态修复”“尾矿利用” 等关键词。该校矿业工程系近期在绿色采矿领域取得突破,国际学生服务体系同步升级,成为南部非洲矿业研究核心枢纽。

  “太特省镍矿资源丰富,但传统采矿导致 30% 土地退化,我们要实现‘开发与保护共生’。” 系主任阿曼多・苏亚雷斯介绍,团队研发的 “尾矿膏体充填技术”,将矿渣制成膏体回填采空区,减少土地占用 80%,该技术已在莫阿蒂泽煤矿试点应用,节约生态修复成本 400 万美元。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共建的 “中南部非洲绿色矿业实验室”,配备矿场环境监测无人机、重金属检测设备,开设 “矿业生态保护” 特色专业方向。

  国际学生深度参与科研实践。刚果(金)留学生卡米勒参与的 “矿场复绿 AI 监测系统” 项目,通过卫星影像识别植被恢复进度,监测效率提升 8 倍,相关成果发表于《非洲矿业学报》。“实验室有来自 6 个国家的科研人员,每周的跨文化研讨会帮我融合不同技术视角。” 卡米勒说,他的研究获校级国际生科研基金资助。

  国际学生中心构建全链条支撑。开设 “矿业葡语术语特训营”“安全操作实操课”,配备 4 名专职辅导员提供签证、科研协助;每月组织 “矿场研学”“环保志愿活动”,2024 年开展 28 场跨文化活动,服务国际生 180 余人次。新闻中心打造 “绿色矿业专栏”,通过多语种平台播报技术突破,吸引 3 家国际矿业企业主动合作。苏亚雷斯透露,2025 年将启动 “新能源矿产开发” 专业,对接全球动力电池原料需求。
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莫桑比克大学中文网